同舟共济 航稳致远——航海学院院史纵览
百年院史,催人奋进
在读懂百年铿锵记忆中
“见证”航海学院的每一次改革与成长
感悟航海人的坚定、严谨、勤奋、开拓
同舟共济,航稳致远
(航海楼)
2021年,航海学院启动院史编撰工作,以学院文化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成立指导委员会与编写工作组,历经一年时间基本完成院史编撰。院史系统地展现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经验,展示了学院建设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深刻变化。
岁月峥嵘,沧海桑田。航海学院至今已走过了一百一十余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思想智慧,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一代代航海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共同书写了航海学院的百年铿锵记忆,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和远洋运输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篇: 航海专业的创立与发展
中华民族航海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曾领先于世界。但至清朝末期,国运日衰,航运领域日渐落后,直到鸦片战争之后,航权旁落洋人之手。为挽救航权,振兴国运,清代末期有识之士郑观应提出创办商船学校,盛宣怀深受郑观应思想影响,积极推进航海教育,培养航海人才。
1909年,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创办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首设船政科,至此中国航海技术专业(驾驶科)宣告成立,首开中国航海高等教育之先河。
新中国成立前,高等航海教育举步维艰,历经吴淞商船学校、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国立重庆商船学校及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海办学时期,驾驶科在机构设置、师资力量、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方面缓慢发展。
(唐文治 船政科创始人、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监督)
1949年上海解放后,吴淞商船学校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后与上海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同年,东北商船专科学校成立,并于1951年易名为东北航海学院;1952年,福建私立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与厦门大学航务专修科合并,成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得发展振兴高等航海教育成为可能,航海系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得以创办。彼时航海人紧抓时代机遇,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培养了众多航海高级技术人才,振兴了祖国的航运事业。
(大连白山路(79号)东北航海学院旧址)
第二篇: 航海系成立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发展高等航海教育、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原交通部和原高教部决定将上海航务学院与东北航海学院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53年2月,两校完成合并,并于3月20日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同年11月,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再并入。至此,大连海运学院成为当时新中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府,承担起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重任。
由于合并前,航海系均是三个学校的主干学科,因此,航海系的成立是当时国内航海学科的一次优势整合。航海系学科整合和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摸索中发展。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航海系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及课程设置和科研工作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的海运发展事业专门人才后来绝大多数成为了新中国海运事业的技术骨干,用一生的实践贡献自己所学。
(大连海运学院校门)

(1957年航海系学生在红专轮上实习)
第三篇: 文革时期航海系发展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运动”逐渐在全国展开,航海系的教学工作受到冲击,但航海系各级领导采取各种方式来维护骨干教师,积极保护重要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并在不利的环境下鼓励系教职工继续开展学术科研工作。
“文革”时期航海系的工作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仍然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9年6月,航海系基层党支部得以恢复,党建工作开始逐步展开;1972年,航海系开始重新招生,除海洋船舶驾驶班外,还开设了英语师资班;1974年起,航海系开始试行辅导员管理制,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航海系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联合研制实验教学设备,并在后续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每周升国旗仪式)
(严格的军事训练)
第四篇:改革开放后航海系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伴随着拨乱反正和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走向繁荣。在此期间,航海系的党团建设、师资力量、实验教学设备、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在改革中得到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办学水平与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航海系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助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在外事工作方面,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了航海系人才培养的质量,扩大了在国内外海事领域的影响;航海系学生积极参加“凌风远航”活动,勇于探索,磨炼意志,传承了航海精神。
(教学实习船育龙轮)
第五篇:航海学院成立与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新时期人才发展需求,国家对原有的本科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大连海运学院也顺应时代要求,开展综合改革,调整专业布局。1992年9月,原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成立于1953年)、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62年)和航政系(成立于1989年)合并成立航海分院,即大连海运学院航海学院。
随后,航海学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学院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促进了学院事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一批新时代高素质航海人才;坚持科学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加强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全面提升。这一时期,学院在引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增强中国海事领域国际影响力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社会贡献。
(航海学院师生参加育鲲轮升旗)
第六篇:新时代航海学院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航海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主动适应产业变革,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引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贡献突出力量。
学院先后荣获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小家”“大连市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海事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了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行业文明职工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
(航海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扩大)学习会议)
学院学科发展、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紧密服务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进入国家和辽宁省“双一流”建设行列。学院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航海技术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院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支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承担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委科技委、军委装备发展部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海模拟器彻底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航海模拟器市场的垄断,使得我国在该领域整体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先后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李颖教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张国庆教授获批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李颖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航海学院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与取得成绩,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展望未来,航海学院将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挑起时代重任,深耕厚植航海文化沃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蓝色基因,弘扬航海精神,在新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航稳致远,为推进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加快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而努力奋斗!